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永前 周琳 蔡國棟 郝玉)1000億件!2024年8月,全國第1000億件快遞送達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二六工鎮紅星村的收件人手中。新疆這片遼闊的土地,打破傳統的認知,以“包郵區”的全新方式,走進人們的視野。
山海皆可平。走進包郵區“新疆”,在帕米爾高原的廣袤鄉村里,在獨庫公路穿越的天山深處,電商西進、快遞進村、滿車出疆,一個“包郵區”的建成,伴隨著數以億計的腳步,書寫著一部又一部與時代同頻的“西郵記”。
跨越萬里,“疆浙滬”實現包郵
每天,阿依努爾·麥麥提都在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的主路上來回穿梭。早上8點多,天還沒亮,她就起床、拾掇,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再驅車,40分鐘到“巴扎”(維吾爾語,意為“集市”)旁邊的極兔鄰里快遞代收點。
白天,她和另外三名雇員一起,為周邊群眾提供快遞上門自取業務;下午,她往往要花四個多小時,帶著一麻袋一麻袋的包裹,到附近20個村的商店等存放點,一家家送貨。
每家商店的負責人她都熟悉,每天送貨讓彼此成為好友,常常一起分享電商平臺上什么便宜、什么好吃、哪件衣服更時尚。更重要的是,因為成為“快遞進村”的服務點,這些商店每個月都能多掙三五百元,大家過來拿快遞時,也會順手為家里添置點生活用品,大大增加了商店的人氣。
這是阿依努爾自己創業開代收點的第一個完整年份。2024年“雙十一”期間,她欣喜地發現:每天到達的包裹破千了!
她記得,快遞包郵進村之初,很多人不相信,以為是電信詐騙。她花了三個月時間,逐一到村里宣講,告訴村民用拼多多等平臺購物包郵進村、退貨包郵是怎么回事,會給他們帶來哪些實惠。
不到一年,她的店里已人氣十足,常有村里的老人光顧。她會教不認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老人怎么使用電商App、怎么下單和查看物流信息。老人們熟練后,也成了網購和快遞點的常客。在她印象里,有位老人一口氣下了幾十單,最便宜的才0.5元。
小小的快遞架上,堆滿了來自天南海北的快遞:最常見的是衣服鞋帽、文具日用品等;這段時間大件越來越多,掃地機器人、凈水器等小家電,電視機、冰箱等大家電;種子、農具等必需品,網購也成為選擇項。
新疆快遞的激增,得益于政府部門、平臺企業的共同推動。“遠”“大”曾是制約新疆包郵和發貨的關鍵因素,郵費比商品還貴的情況并不鮮見,高企的線上消費成本讓不少新疆地區群眾只能一聲嘆息;2022年,新疆郵政部門對5000多名家教用戶調查顯示,網購時遇到不包郵的比例達到88.57%。
“那時候是快遞變‘慢遞’,經常被告知烏魯木齊市都不在發貨范圍內,更別說我服務的喀什地區葉城縣了;有時好不容易下單成功,會被商家無故關閉。”20歲出頭的西部計劃志愿者皇甫子玥告訴記者。
2022年起,在郵政部門的推動下,深耕下沉市場多年的拼多多聯合極兔快遞,率先對新疆等偏遠地區的包裹,創新“集運”模式,將全國發新疆的快件集中到西安中轉倉后,統一直發,通過規模效應,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并免除不少商家二次發貨到新疆的二段運費,為偏遠地區物流中轉費兜底,讓新疆實現“包郵”成為可能。
安徽花草茶商家井雪杰說:“以前直發新疆的快遞費高達18元/公斤,西安中轉倉落地后,平均快遞費用減少約七成。”
皇甫子玥在葉城縣待了近三年。“來之前,我其實也想象過南疆偏遠縣城的生活,網購會不會特別不方便;現在我家都快成了拼多多的小賣部了!”子玥說。一次下鄉時,她從老鄉家抱來了一只小狗作伴,如今從螺螄粉、化妝品到狗糧、啃咬玩具,她和小狗的幾乎所有日用品,都是在網上購置的。最近的代收點離志愿者之家600多米,她常常帶著小狗溜達過去,以至于這個代收點已經成了家之外,小狗最熟悉的地方。
目前,“集運”模式已在多家平臺全面開花。2024年10月,淘寶、京東等先后宣布偏遠地區包郵計劃,在西部地區及新疆開通中轉集運包郵,并逐步為第三方商家提供新疆“集運配送”服務補貼。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距離我國東部主要市場較遠,與浙江、廣東、上海等電商主要發貨地均相距4000公里左右;如果你居住在喀什,即便商品不遠萬里到了烏魯木齊,還有近1500公里才能送到家,約等同于再從北京到浙江臺州的距離。
不以萬里為遠。“2024年1至10月,全區快遞業務量完成3.57億件,同比增長38.61%,在2023年增速居全國首位的基礎上,仍延續快速發展態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處長高黎明說。
2024年上半年,國家郵政局針對“新疆成為包郵區”的議題作出回應,相關負責人明確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新疆網購“不包郵、不發貨”問題已得到明顯改善。
從“電商西進”到“滿車出疆”
短短3個月,董小剛的車跑了6萬多公里。
為了摸清伊犁河谷各個村子的情況,尋找到最便捷的快遞進村路線,董小剛和拼多多的工作人員花了100天左右相繼走訪了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416個村。
看似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董小剛說,在這之前,不少企業嘗試過快遞進村,“但都以失敗告終”。把快遞送到縣城需要一天,再從縣城送到鄉鎮又要一天,然后村九宮格民再到鄉鎮取出來。在伊犁州,最遠的縣城和最遠的村莊分別距離首府伊寧市200公里和300多公里。快遞進村,實非易事。
2023年,拼多多工作人員聯系到了董小剛。作為已在快遞領域打拼多年的老把式,董小剛還是第一次遇到電商平臺的員工和他一起進村調研。第一天進村時,他并不抱希望:不過又是走走過場,陪工作人員看幾個村子就完事。
沒想到,第二天晚上,從村里返回酒店后,工作人員召集他和同事連夜開會復盤、分析,并制定詳細計劃,一再強調要重視進村工作,把村民的需求放在首位。之后連續幾教學天,這名工作人員比他起得早、睡得晚。那時董小剛才意識到,“這回好像是來真的!”一口氣,他們一起跑完了一個縣的30個村。
在部分偏遠村莊,村里沒有商店,村民主要通過一周一次的“巴扎”購買生活用品。走過很多村子后,董小剛發現,很多村子情況相同,比如老人和少數民族群眾居多,以放牧養殖業為主,村民離不開草場;也有一些村子散落在山上,冬季下雪后要封路,山上的人下不來,他們也進不去;在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村落,語言不通,董小剛和拼多多的工作人員就打手語比劃。
印象最深的是位于天山深處的尼勒克縣種蜂場,這里是獨庫公路覆蓋范圍內的一個站點。雖然旅游旺季都是人,可到了冬天大雪封山,不僅路難走,而且當地幾乎所有的酒店、小超市、餐廳都不營業。牧民們往往需要前往100多公里之外的縣城,才能添置想要的大件。
董小剛去了七八趟,洽談了很多家,最后找到一位養蜂人,在沿街有個小店面。他給店主更高的報酬和更好的優惠,總算把這個村的代收點落定了。如今,這里每天都有100時租場地多件的快遞。另一個名為“石橋”的小村增勢更快,從每月20件增至140多件,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不是沒有需求,是過去他們的需求沒有被看見。”董小剛說。
直到2023年底,他們才走完最后一批村子,那時離春節只有很短時間。每到一個村,董小剛就在地圖上打一個點標記,最后整個伊犁州被標得密密麻麻。彼時,他負責的伊犁州快遞站點把派件進村的流1對1教學程理順了,員工的工資也有所上漲;當地郵政管理、工信部門經過調研,確定村民普遍對包郵進村的服務比較滿意。
最初偏遠地區包郵,對于所有快遞和平臺企業都是“老大難”,動輒每件幾十元的郵費,小商家根本無力承擔。2022年,拼多多啟動多多跨境業務,探索出在國內設立集貨倉,歸集不同產業帶的貨物后,平臺統一發往海外的分段式物流,取得了初步成功。工作人員發現,“化零為整”在運途遙遠的地區,完全可以復制。
“也是受此啟發,我們把成功經驗進行推廣,通過中轉集運+平臺兜底物流中轉費,解決了偏遠地區不包郵的痛點問題,開啟了電商行業轟轟烈烈的‘西進’。”拼多多業務經理莊蕙寧告訴記者。
在“電商西進”的帶動下,進疆快件增加、運能更多傾斜,出疆成本也大幅下降,“滿車出疆”也成為新趨勢。新疆蜜姐黑蜂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快遞費每公斤首重最低降到8元、續重2元,如果是三公斤的產品,只需要郵費12元,大件的產品更是達到2.5元/公斤,運費比此前大大降低。
這兩年,新疆水產品更是火爆出圈,三文魚、南美白對蝦、螃蟹、澳洲淡水龍蝦等海鮮產品成為新晉“網紅”。其中,新疆雪蟹進入“多多豐收館”,最快僅用一天時間就從產地額爾齊斯河送達長三角等遠距離消費者的手中。在拼多多百億補貼的資源支持下,新疆雪蟹銷量持續攀升,一位平臺商家表示:“2023年上游的養殖基地總體產量能達到100到150噸,2024年全年預計翻一番達到300噸。”
收投比的變化反映了這一趨勢。高黎明說,2023年新疆是進來3.05件、出去1件;現在數字降到了2.54件,數據比甘肅、內蒙古、青海都要好。2024年全區57個郵政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項目,共形成快遞業務量5900余萬件,同比增長超180%,帶動農業產值近40億元。
新“購物清單”,打開偏遠地區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皇甫子玥的志愿者生涯正在接近尾聲,她花了20元在拼多多上打印了數十張在新疆的照片,在葉城的家里制作了一個漂亮的照片墻。她說,回去后會考慮創業,開一個“派對公司”,賺錢后還要投資新疆,讓更多偏遠地區的人學會網購、提升生活。
而在莎車縣村鎮里,奔波忙碌的阿依努爾和她的三名維吾爾族女同事,也在網購中體會著快樂滋味。一天,阿依努爾在網上下單了3個椰子,這是她大學畢業后,再一次吃到椰子。幾個女孩在代收點,開心地分享這份清甜。
這是18歲的雇員麥迪乃第一次吃椰子。“收快遞,比之前的工作時間更自由可控,而且賺的也更多。”麥迪乃說,自己還沒有去過更多地方,看著來來往往那么多產品,希望有一天也能到更遠的地方看一看。
蓬勃的消費,為新疆的年輕人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董小剛說,現在光分揀員工就有100多人,如果加上投遞、末端存放點等,加起來有四五百人,其中70%都是少數民族職工,“大家習慣了新生活,習慣了需要什么就下單后在家里等收件”。
“近10年來,我們讓越來越多偏遠山區的農特產品走向全國的同時,也致力于讓偏遠地區的消費者和城市用戶一樣,便捷地獲得廣泛的商品選擇,共享電商平臺高質量發展的紅利。”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不管出山,還是進村,物流成本高企一直是行業痛點,而直擊這一痛點是希望能夠撬動生態中的更多商家加入瑜伽場地偏遠地區的市場與消費振興當中,增加商品流通、激發市場活力。
如今,一些“巴扎”上沒有的商品,正逐漸出現在新疆村民的“購物清單”里。伊犁州一處快遞網點負責人說,2024年“雙十一”期間,站點同期快遞數量增長了近200%,大件商品如家電等占到24%左右。
最讓高黎明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下鄉時,村民說自己網購了一瓶小白鞋清洗劑,這是以前從未見過的東西。“網購打開了一扇窗口,通過高效、均等、無差別的快遞服務,把新疆偏遠地區的消費者和最潮流、最現代化的生活鏈接在了一起。”高黎明說。
2024年9月,“電商西進”繼續提速。拼多多推出“百億減免”計劃,宣布承擔全部偏遠地區中轉訂單的“物流中轉費”,旨在進一步攤薄商品下鄉進村的物流成本,推動更多優質好物直連偏遠地區。目前,該項減免新舉措已經覆蓋平臺商家。而繼拼多多之后,淘寶、京東、抖音電商等平臺快速跟進落地相關政策,西部偏遠地區真正邁入“包郵時代”。
此時,再看人口不到上海的二十分之一、縣域總面積卻接近上海1.5倍的莎車縣,似乎不再遙遠。
盡管平臺要求當天送到即可,阿依努爾依然給自己定下了更高的標準:一定要在2小時內把收件短信發給所有人;盡可能在4小時內送完所有包裹。創業一年多后,工作走上正軌,她也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經營更多的快遞點,服務更多的村鎮和村民。
董小剛則是每一兩個月去一趟村里,確保每一個代收點的運營都正常,也和更多村民成為朋友。“郵疆更游疆。新疆那么大,也歡迎大家多來看看。”他說。
一位消費者在評論中寫道:在這片曾滿是沙礫的城市中,或許只有一層薄薄的土壤;頑強的生命力,緊緊抓住這些土壤向上生長,越長越高。直到看到平坦的世界,共享發展的紅利,創造更大的未來。